雷竞技raybet6月10日上午,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举办第四届融媒体发展钱江论坛,本次论坛以 “‘未来传播’视域下的传媒变革与教学创新”为主题。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向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院副院长、《传媒评论》杂志社总编辑檀梅、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鲍伟,来自学界、业界的多位专家学者,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部相关负责人,以及新传专业研究生事务导师、师生代表参加论坛。
方向明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嘉宾、老师以及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对“第四届融媒体钱江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学校新闻学科正持续发展,而当前媒介的快速发展对新闻学科建设和育人都提出了诸多挑战,期待专家学者能够为学校新闻专业发展提供建议,也期待新聘任的业界导师能给予更多实战指导雷竞技raybet。
陈先春表示融媒体钱江论坛是交流研讨新闻传播前沿热点,碰撞思想火花的有益平台,并对未来传播的发展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当前中国已和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二是要开放包容,未来传播应该包含多学科视角;三是要守正创新,坚持人的主体性,打造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
檀梅主要介绍了浙江日报与学校共商共建合作项目,主要围绕不断创新优化院媒协同的工作机制和合作模式,建立灵活多效的挂职机制以开展全方位的互动交流,依托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三方面展开,实现了教育教学一线和业界一线的深度融合。同时,她也期待今年有更多合作共建标志性的成果。
鲍伟表示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生产雷竞技raybet,在万物互联、万物惊雷的时代背景下,期待能在人机互嵌、虚实共生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环境里,通过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共同推进新闻传播教学在新时代的大发展。
会上举行了2022级业界导师聘任仪式,聘任新华网浙江分公司总经理廖晓华、新华社浙江分社总编室会议成员,深度调研部主任谢云挺、农民日报浙江记者站站长蒋文龙、浙江日报全媒体要闻部主任钱锋、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副主任梁臻、浙江省广播电视监评中心副主任王千钧、浙江卫视首席记者杨川源、浙江卫视营销中心策划部主任张萍、杭州有氧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磊明、杭州文摇没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士杰、浙江风盛传媒有限公司地铁平面事业部副总经理王瑛华为新一届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业界导师。双导师制度将加强校媒联动,促进协同育人。
在主题发言阶段,业界导师们围绕“未来传播趋势与传媒的创新发展”“传媒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新闻与传播专硕人才培养”以及“融媒体时代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四个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雷竞技raybet、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杜骏飞认为AI时代的数字交往带来了三重冲击,即媒体的扭曲、主体的拓展、客体的位移。在后感知时代,“何以为人”成为关键问题,因此新闻传播教育要回归人的温度雷竞技raybet,多贯彻感知的、批判的、人性的课程内容,强调亲身的思考和表达,越是在技术昌盛的时代,越要实现人性关怀。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雷竞技raybet、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刘伟发出“现实与虚拟之间,是否还有明确的界限?”之问,认为未来传播有五个特性,即跨学科性、全球化、互动性、计算性、个性化,视频音频化传播、社交化传播、数据化传播是未来传播得三大手段,而未来传播的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和批判性的思维。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施旭从全球传播视角出发,认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既要有中国的立场,反映中国的价值,又要胸怀世界,具备全面的视野,实现中国与世界的相连。此外,他鼓励新闻学子深刻理解中国国家战略,关怀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促进民族振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浙江广电集团党委副书记、浙江省特级专家陈立波指出传媒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播赛道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换,在此背景下,媒体人才的培养要从为媒体培养人才向培养媒体转变,以此实现破圈,适应行业新发展。
新华网浙江分公司总经理廖晓华结合当前新华网的新闻实践,分享了如何在当下做好媒体内容生产,即要打造优质内容,提供好吃且有营养的新闻产品;而关于人才培养,他认为要培育专家型的记者,思想性才是传媒人最核心的竞争力。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要闻部主任钱锋从新闻行业一线热点动态出发,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不是刚需的新闻行业如何生存”的问题,提出媒体要不断创新,在选题的接近性上要做到极致,在重大的关键时刻要有突破边界的意识,最重要的是要有价值观和思想性,努力回答时代命题。
“融媒体发展钱江论坛”是“业界+学界”的交流论坛。此次论坛对当下和未来的传媒变革予以关注和思考,深入探讨了未来传播视域下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路径,进一步赋能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